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与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宽松密切相关。片面强调学习、压抑孩子天性、管束方式粗暴、溺爱放任等脱离儿童发展规律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全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暴力、冷漠、歧视,即便不针对孩子,也不可避免会对孩子的稚嫩心灵造成伤害和扭曲。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对孩子期望的不切实际是造成孩子心理压力的普遍原因。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症、强迫症等许多心理疾病都缘于孩子对学习近乎绝望的厌恶。心理上的厌学最终导致生理上的疾病。有些孩子一上学或一考试,就呕吐、头痛、腹痛,甚至晕厥。许多孩子任凭吃药打针,久治不愈,因为如果环境不改变,孩子潜意识里宁可遭受生理疾病的折磨,也要逃避无趣、压抑的生活。也有些孩子默默承受着过高期望带来的巨大压力,竭尽全力达到父母的要求,却最终在某一天彻底崩溃。还有些孩子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环境中产生了完美主义的倾向,苛求自己尽善尽美,不能原谅自己一丝一毫的错误,最后形成强迫性人格。
韩艳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5岁上小学,21岁考上博士生,被周围的人誉为天才,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成就。但这个正直青春年华的女孩的脸上很少露出灿烂笑容,从未有过一丝任性和娇纵。她的父母家教很严,对任何一个小小考试都十分看中,考得好,皆大欢喜;考得不好,父母就严厉训斥。初中时,有一次韩艳背着父母参加了同学的生日聚会,父母追到同学家,当着同学的面训斥她,并警告同学以后不许找她玩。女儿读大二时,父母就督促她预备考研。一次,古代文学考试,韩艳得了89分,虽然这个分数在系里已是前十名的好成绩了,她却要求补考,因为这样的成绩“不好向父母交代”。在某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寄达的前四天,韩艳住进了精神卫生中心。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是父母的婚姻冲突。在纷争不断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孤僻、脆弱或矛盾的性格,容易产生撒谎、偷窃、自伤、攻击性强等行为问题。有些孩子试图通过自己的疾病或缺陷,获得家长的关心或挽回父母的婚姻。因此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这样的心理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家长共同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治愈。
10岁的小乐口吃非常严重,去了好多医院治疗都没有改善。最后父母不得不陪他去了一家心理医疗中心。心理医生通过观察和询问发现,孩子一个人独处时丝毫不结巴,他能流畅地阅读课文。在医生的交谈中小乐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只要他口吃的毛病不好,已经离了婚的父母就可能一起带他治疗,他就能重新体会到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了解了孩子口吃的原因,小乐的母亲消除了对孩子父亲的耿耿于怀的埋怨,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渐渐找到新的生活支点并与前夫协调好了共同抚养孩子的方法。小乐与母亲的生活恢复了生气与活力,孩子日渐开朗,他的口吃完全消失了。
5岁的珲珲经常生病,其频繁程度让他的父母十分担忧。他们在医生的一再建议下走进了心理咨询中心。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发现了孩子潜意识里的想法:“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但我一生病,爸爸妈妈就不吵了,一起照顾我。他们吵架时就不理我了,我生病时,他们就围着我转。”孩子生病原来是为了平息父母的争吵,得到父母的关注。
可见,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和家庭心理氛围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孩子的压力,导致孩子的内心压抑,产生心理问题。